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志愿者,则是这次战“疫”中一束温暖的光。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战“疫”一线工作者的崇敬,融入实际行动中,积极投身战“疫”一线的志愿者工作。他们年轻,却坚毅勇敢;他们成长迅速,展现着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湖北姑娘火线增援家乡“抗疫”
黄雨佳 北京大学
黄雨佳是2017级北大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的直博生,寒假里她回到了位于湖北省松滋市的家乡。这里,是经受疫情考验的重要地区,松滋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平均每天接待200多人。黄雨佳的父亲黄胜是这所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
从爸爸口中,黄雨佳了解到医院医生护士人手紧缺的情况,于是她主动向爸爸提出“请战”的愿望。2020年大年初一,本该是安享佳节之时,黄雨佳却在这一天成了一名光荣的“逆行者”。
看着身边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女儿,黄爸爸心里既感动、欣慰,但也心生担忧。身为医者,他心中自然明白风险;但也正是身为医者,他清楚“若有战,召必上”的深刻内涵。
在医院里,黄雨佳每天都要归档整理住院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及时向医院及市里上报相关信息,尽心尽力地协助其他医护人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黄雨佳心里,医院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和同是医务工作者的爸爸站在一起,心里觉得踏实而温馨。她说,“有北大医学的知识储备,还有那么多逆行者作为榜样,所以我并不怎么害怕。”当然,黄雨佳没敢把这次请战告诉自己的爷爷奶奶,因为怕爷爷奶奶担心。
雨佳一直求学在外,能绕老人膝下的日子十分有限。但疫情如火,在与爷爷奶奶匆匆相聚过后,黄雨佳便瞒着他们上了“战场”。
武汉小伙协助搭建方舱医院
李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李峰是个地道的武汉小伙,他同时也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研究生。面对疫情,“我能为我的城市做些什么?”“我热爱的专业一定能够为我的城市做些什么!”这两个想法一直在李峰的脑海里浮现。
在新闻资讯中,李峰知悉封闭停工状态下的武汉,城市生活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大困难是人手不足和物资短缺。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李峰时刻关注武汉市各级政府信息平台发出的征召信息。
1月26日,李峰通过武汉市红十字会的线上招聘,第一批进入志愿者团队。在武汉红十字会,李峰主要承担电话接听工作,负责医护物资捐赠及善款的捐赠意向咨询,解答急需医护物资种类及捐赠物资运输、接收、通关等相应问题,同时协助医护物资的搬运和运输。
随着红会在疫情防控工作内容方面的调整,2月7日,武汉市江汉区团委组织志愿者参与物资运送工作并协助搭建方舱医院。李峰在新的工作中协助解放军运输车队的官兵,一同从位于武汉郊区的国家仓库,搬运建设方舱医院所需的帐篷、折叠床、棉被、钢架等物资到市区的体育场。
2月11日开始,由于社区工作者的人手短缺,结合自身专业,经调整,李峰又被派到了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办事处负责信息统计工作……
短短的半个多月,90后男孩李峰在三个工作岗位的历练中不断成长。面对疫情,他没有选择躲避,而是选择面对,选择战斗!
博士生组建大学生防疫志愿团
王少杰 北京体育大学
寒假来临,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少杰像往年一样,回到河北省邯郸市北豆公村的老家。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日益严重。王少杰敏感地意识到,虽身在乡村,但随着务工返乡人员的增多,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当他听到村党支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倡议后,第一时间报了名。王少杰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好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
北豆公村是一个有着5000多人口的大村,村里及周边武汉务工人员的陆续回归,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当时,村委会正处于疫情防控准备、部署阶段,王少杰提出建议并主动请缨,通过微信和村大喇叭播报疫情实况,澄清各种谣言,缓解乡亲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村委会的认可和支持。
随后,乡政府部署各村面向全体村民开展三轮排查。王少杰积极参与其中,帮助村干部做入门登记、信息汇总等工作。由于村里人口基数大,于是他发动同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的妹妹王珊珊一起做工作,并通过村里的微信群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村里组建起了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让村党支部书记点赞:“这群大学生用现代新知识、新技能为村庄疫情防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弥补了我们农村干部知识不足的短板!”
维族女孩为国际专家翻译疫情报告
木尼热·阿不力米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疫”中,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曲强带领团队小组成员,为国际医疗专家翻译来自前线各地的第一手病例和疫情报告。此次翻译小组中有一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她叫木尼热·阿不力米提。木尼热从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后,目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她凭借复合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技能,出色地完成了此次翻译任务。
木尼热清楚地记得,大年三十那天,曲强副教授非常紧急地联系她并告知有重要任务。拿到材料,木尼热只觉得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因为一晚上的时间要翻译五千字的病例,其专业术语、药物名称、治疗方案都是难点,且每个单词都要单独查证,每句翻译的遣词造句都要严谨准确,不可以有任何产生异议的内容,译文必须高度专业。但是木尼热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老师,要协助他完成这次任务。
过程的艰辛无需赘言,其高效准确的译文质量获得了世卫组织驻华办公室的高度赞扬。
回首紧张忙绿的日子,木尼热表示,过去五年的医学生涯让自己特别能理解在一线工作的医生背负着多么大的压力,患病的同胞及其家属们在经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如今选择翻译专业,就是希望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热爱,通过另一种方式帮助他人。
大学生无偿献血 托举生命希望
俞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疫情期间,医疗血液保障面临重大挑战。当看到学院发出的倡议书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俞弦应声支援、积极参与。
报名后的第二天,俞弦就接到了北京血液中心打来的电话,并预约2月7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献血。
由于是第一次献血,俞弦比较紧张。但是一想到还在病床上的患者们,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献血车。
献血现场,俞弦在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填表、化验、抽血。撸起衣袖时,她感受到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自豪和一份荣耀。疫情当下,无偿献血不仅是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爱心举动,更是中华民族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输血过程中,护士担心俞弦害怕,一直和她聊天。这一小小的举动,让俞弦从心里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温暖。看着血袋里的血越来越多,俞弦希望它能够帮助到那些亟需输血救治的患者。
俞弦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她希望大家同舟共济,携手打赢这场战“疫”,人民都喜乐安康!她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此危急时刻,我要勇敢地加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美逆行者’行列中,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为首都抗击疫情、支援武汉、挽救生命做出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打赢这场战‘疫’!”(本报记者 凌月云 综合整理)
来源:现代教育报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