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将实体书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整体性规划中,由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补充,同时借助实体书店等文化实体日益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实体书店也要倒逼自己“苦练内功”,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
近日,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发布的千家实体书店调研报告显示,九成受调查书店因新冠肺炎疫情停业,43.7%的书店表示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将下降50%以上。为了“自救”,单向街、先锋等知名书店先后在网上发起了储值众筹。晓风书屋等则尝试借助网络直播售书缓解生存压力。
过去几年,“如何拯救实体书店”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电商低价售书和阅读电子化的强烈冲击下,伴随租金、人工、物流等成本不断上涨,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实体书店从未真正摆脱“朝不保夕”的忧虑。只是在疫情中,一直沿袭“开门卖货”模式的实体书店,线下客流断崖式下降,让它们更为真切地尝到了“雪上加霜”的味道。
事实上,实体书店生存困难的现象在国外也同样很普遍。实体书店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承载着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的双重功能。同时,书店又属于传统的低利润服务性行业,一旦遭遇类似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很容易陷入经营困难。实体书店固然要靠“传承人文、抚慰心灵”的情怀立足,并以此吸引消费者。但其与生俱来的商业属性也注定了单靠情怀抵抗市场风浪绝非长久之计。
在行业困境之下,政府部门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为此,不少地方政府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从减免税收、提供补贴、增加采购等方面入手,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为书店解难纾困。笔者建议,今后还可以将实体书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整体规划中,由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补充,同时借助实体书店等文化实体日益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更重要的是,实体书店要以此为契机倒逼自己“苦练内功”,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完善运营体系入手,培育线上客流,通过提供“云讲座”“云荐书”等线上知识性服务开拓营收渠道。可以从突出自身特色发力,健全会员机制,借助社交平台增强互动参与,积累品牌口碑。总的看,找准定位,升级“产品线”,云端和实体双轨运营,努力实现顾客群体稳定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可以成为实体书店尝试下一步转变的选择路径。
眼下,各地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走上街头走进书店的人开始变多。经历过此次疫情带来的“大浪淘沙”,幸存的实体书店应该更加清醒,只有更深地扎根于读者群体的精神生活,方能在市场风雨中守住这一方宝贵的人文高地。(高振远)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