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协出租寺庙迫于文保压力?
2013年初,一则“市级文保单位嵩祝寺及智珠寺变身高档餐饮会所”的消息使这两座“寺庙会所”声名大噪。同年7月,北京青年报发布新闻《北京两座600年古刹变会所被曝光半年仍在营业》,报道针对“寺庙会所”现象直接问责相关文物部门。佛教界则指出除了当前现状外,还应追溯“寺庙被占长期未得归还”的历史原因。
然而,人们把此事当成单纯文保问题或佛教权益受损问题时,新华社最新的报道却牵扯出另一条线索:故宫附近“神秘”会所,不仅存在文物局违规投资的问题,市佛协也有“寺产寻租”的嫌疑。
报道中北京市文物局称,嵩祝寺及智珠寺经营活动不归其管理,文物局只负责监督管理寺内文物的保护修缮。从佛教界了解到的情况是,两寺的寺产目前归于北京市佛教协会名下,是佛协管理的宗教房产。从现状来看,两座寺院并没有僧人住持并开展宗教活动,属于未作宗教活动场所使用的佛教寺产。
据调查,2007年,为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问题,北京市佛教协会与此前占用该处房产的企业,参照“谁修缮,谁受益”的文保政策,与部分企业签订租赁协议,转让两寺使用权进行“保护性使用”。
租赁方在“保护性使用”时,将此佛教资源长期用作高档会所,经营餐饮、住宿等商业活动,并以“保护”之名对寺院进行修缮和改造。
显然,由于所属权和使用权混乱,造成寺庙会所管理真空。文物部门以不拥有产权、只负责修缮为托辞,在会所非法营业被曝光后可以远观。而佛协虽然拥有寺院产权,却遵循“谁修缮,谁受益”原则,与企业签订租赁协议,转让宗教活动场所使用权。
贵阳佛协也有隐情?同名会馆直通寺院
令人堪忧的是,佛协从事寺产寻租,北京并非孤例。远在西南的贵阳市佛协也有作为。
近日,有信众发现,贵阳市黔明古寺山门边,一家冠以“黔明会馆”的机构正在装修,准备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