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民族宗教信仰调查 >
 

中国春节民俗中的宗教信仰与道教传统

发布日期:2015-03-01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注重、最盛大的便是春节。
 
  民谚:百节年为首。国人亦称“过年”。纵观民间节俗活动。自农历十二月刚过一半,便开始有了年终的气氛。到十二月(腊月)廿三祭灶,标志进入过年阶段(廿三称“小过年”),遂有一系列节俗活动。其中节俗活动中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有:廿三夜送灶神;廿四扫除;廿五迎鸾接驾;三十换门神,夜半迎诸神;大年初一接神,放爆节;初二祭财神;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初八礼拜顺星(本命星宿神);初九玉皇圣诞;十三条刘猛将军(虫王爷);十四迎紫姑;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即上元节(民间多称“元宵节”)。这些信仰民俗和其它春节民俗融为一体,丰富多彩,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驱病去灾、亲人长寿的祝愿,对摆脱厄运、企望发财的祝福。同时,这些传统的信仰民俗,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的发展,逐渐融进了新的内容,为社会服务,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概述信仰民俗的同时,阐述其演变后的积极意义。
 
  拜灶神:农历腊月廿三,称为“小过年”(过小年),民间于此日夜礼拜灶神,谓之“祭灶”或“送灶”。其礼拜的灶神,又称灶君,或灶王,道教称“昆仑老母”、“种火老母元君”。其信仰似与原始社会的氏族社火祟拜有关,还可能是为报先炊之德,祭老妇人。原来,在母系氏族社会里,灶是由氏族里威望最高的老妇人管理着的。道教所称的这位灶神——昆仑老母或种火老母元君,同时也是火神。关于火的发明使用,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先民们住在一起烧起一堆堆长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烤熟食物、烧制器皿、防御野兽。时至今日,我国人民有除夕之夜围火(炉)守岁的风俗,谁能说这不是残存的遗风呢?!我认为,人们礼拜灶神,含有后人对先民(母系氏族里威望最高的老母亲)的怀念之情。灶神信仰渊源久远,《礼记,祭法》中“王为君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入,“或立户,或立灶”。自是承袭古俗而来。后世道教吸收民间信仰,又根据“有功必祀”的神学思想,奉母系氏族里德高望重功德无量的老母亲为“灶神”,尊称“种火老母元君”或“昆仑老母”,是很自然的。这位“种火老母’’原本是神化身的人,还是神格化后的神,无需讨论,也无需去论证。
 
  灶神为主管饮食之神,晋后,又尊为天地督察使,掌握上达天庭诉人善恶之职。是故,世人又称灶神为“本家司命”。民间多供于灶头,其神座上多书“东厨灶君”。传每年腊月廿三,灶神便要上达天庭报告这一家的善行与恶行,于是人们举行“送灶”仪式,设献礼祭之。以祈“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神一年除七天(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外,其余日子均留在人家的厨房里,的时刻刻察看人之言行,又加之世人有“祭神如神在”及“举头三尺有神明”之宗教观念,这对世人弃恶从善,时刻检点个人之行为,无不有其积极意义。
 
  腊月扫除:扫除又称“扫尘”或“扫房”。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扫除,直到腊月甘三前后才扫除完毕。民间多于腊月价四为扫除日,有民谚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民间认为鬼神到了腊月有的归天,有的归地,他们将离开人间。如果人们不从身上到屋里,翻箱倒柜,彻底打扫一下,就会留有尘埃,也就有鬼神躲藏之所,所以,必须扫除。并且扫除还必须根据历书,选择吉日良辰,以防止与鬼碰上。
 
  这种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鬼怪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已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进行一次彻底地卫生大扫除,以干干净净迎新年。发扬了古代扫除风俗中的讲究卫生的优良习惯。
 
  迎玉皇:甘三送灶神,甘四扫除,廿五迎玉皇,一项活动紧接一项活动,真可谓井然有序。
 
  玉皇,道教尊称“吴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为道教尊奉的主持天道,总管天、地、人三界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的大神。道教以每年腊月甘五为玉皇上帝出巡的日子,巡视考察众生善恶,进行表彰和惩罚,人们为了祈求护佑,遂有“迎玉皇”之举。明清时期,多有迎玉皇的记载。《帝京景物略》卷二:“(腊月)二十五日,五更焚褚,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间也。竞此日,无妇妪詈声”。
 
  玉皇在出巡下界半月后,于其诞辰日(正月初九)下午回弯返回天庭。是日,民间必祭玉皇,俗称“上九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华人华侨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梦”的实现